使用VPS服务器Ubuntu系统:Swap分区扩容方法
文章分类:更新公告 /
创建时间:2025-07-30
在VPS服务器的Ubuntu系统中,Swap分区是内存的重要补充。当物理内存(RAM)不足时,系统会将不常用数据暂存至Swap分区,避免因内存耗尽导致崩溃。若遇到程序卡顿或内存不足提示,可能需要扩容Swap分区。本文将详细介绍Ubuntu系统下Swap分区的扩容方法及策略优化技巧。
第一步:确认当前Swap分区状态
扩容前需先掌握Swap分区的实时状态。推荐用两个命令快速查看:
执行`sudo swapon --show`会列出Swap分区的名称、类型、大小及使用情况,比如可能显示`/swapfile`类型为文件,大小2G,已用1.5G;
若想更直观查看内存与Swap的占用比例,可运行`free -h`,该命令以“G”“M”等易读单位展示,例如显示“Swap: 2G 1.5G 500M”,清晰反映剩余空间是否充足。
第二步:创建并启用新Swap文件
若磁盘无空闲分区创建Swap分区,创建Swap文件是更灵活的选择。以扩容4G为例,分四步操作:
1. 生成指定大小的文件:`sudo fallocate -l 4G /swapfile`。这里`fallocate`会直接预分配4G磁盘空间,比`dd`命令更高效;
2. 限制文件权限:`sudo chmod 600 /swapfile`。仅允许root用户读写,避免其他用户误操作;
3. 格式化Swap文件:`sudo mkswap /swapfile`。此步骤会将普通文件标记为Swap格式;
4. 临时启用Swap:`sudo swapon /swapfile`。执行后通过`free -h`可看到Swap总量增加4G。
第三步:设置Swap文件永久生效
临时启用的Swap文件重启后会失效,需将其写入系统启动配置。用`sudo nano /etc/fstab`打开配置文件,在末尾添加一行:
/swapfile none swap defaults 0 0
保存退出后,系统重启时会自动挂载该Swap文件。建议修改后用`sudo mount -a`测试配置是否生效,若无误则重启验证。
进阶优化:调整Swap使用策略
除了扩容,合理调整Swap的使用频率能进一步优化性能。`swappiness`参数(0-100)决定系统使用Swap的倾向:
- 值为0时,仅当内存完全耗尽才使用Swap,适合数据库等内存敏感场景;
- 值为60(默认)时,内存剩余约40%即开始使用Swap;
- 值为10时,更优先保留物理内存,适合开发环境或需要频繁运行大程序的VPS服务器。
临时调整可执行`sudo sysctl vm.swappiness=10`;若需永久生效,编辑`/etc/sysctl.conf`文件,添加`vm.swappiness=10`后运行`sudo sysctl -p`使配置立即生效。
VPS服务器的Ubuntu系统中,Swap分区是应对内存压力的关键保障。通过扩容Swap文件并调整使用策略,既能避免因内存不足导致的崩溃,也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优化性能。掌握这些操作后,日常运维中遇到的内存瓶颈问题将迎刃而解。
上一篇: 外贸企业云服务器优化客户转化实战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