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ps服务器搭建k8s集群:网络策略与存储配置实战
文章分类:更新公告 /
创建时间:2025-08-18
用vps服务器搭建k8s集群时,网络策略与存储配置是保障集群安全与数据持久化的关键。无论是防止恶意流量入侵,还是避免Pod重启导致的数据丢失,这两项配置都直接影响着集群的稳定性。今天我们结合实际运维场景,深入拆解这两个核心环节的操作技巧。

在vps服务器上搭建好k8s集群后,常遇到这样的困扰:某些Pod无限制与外部通信,或无关服务间随意传输数据,不仅增加安全风险,还可能因流量拥堵影响性能。这时就需要通过网络策略(NetworkPolicy)为集群定制"网络门禁"。
Kubernetes的NetworkPolicy资源允许我们基于标签(Label)精准控制Pod的入站(Ingress)和出站(Egress)流量。举个常见场景:生产环境中前端服务(标签role:frontend)仅需接收后端服务(标签role:backend)的请求,其他流量应被阻断。此时可通过以下配置实现:
配置生效后,前端Pod将只接收来自后端Pod的请求,外部或其他无关服务的连接会被自动拒绝。实际操作中,建议先通过`kubectl describe networkpolicy`检查策略状态,再逐步叠加更复杂的规则(如限制端口或IP段),避免因策略冲突导致服务中断。
在vps服务器上运行数据库、日志服务等有状态应用时,最担心的就是Pod重启或迁移导致数据丢失。这时就需要通过持久化存储(Persistent Storage)将数据从Pod生命周期中解耦。
Kubernetes的持久化存储体系主要由PV(PersistentVolume,持久化卷)和PVC(PersistentVolumeClaim,持久化卷声明)组成。简单来说,PV是vps服务器上预先分配的存储资源(如本地目录、块存储),PVC则是应用向集群提出的"存储需求单",集群会自动匹配满足条件的PV。
以vps服务器本地目录作为存储介质为例,我们可以这样配置:
创建完成后,只需在Pod的`volumeMounts`中引用该PVC,应用数据就会自动存储到vps服务器的`/data/k8s-pv`目录。需要注意的是,若vps服务器采用多节点集群,建议使用NFS、Ceph等分布式存储替代hostPath,避免因节点故障导致数据不可用。
- 网络策略建议分阶段启用:先允许所有流量,再逐步添加限制规则,避免因策略错误导致服务中断。
- 存储配置需结合业务类型:日志类数据可选择容量大、成本低的存储;数据库则优先选择IO性能高的介质。
- 定期检查资源状态:通过`kubectl get networkpolicy`和`kubectl get pvc`监控策略和存储的绑定情况,及时处理"Pending"等异常状态。
用vps服务器搭建k8s集群的关键,在于通过细节配置平衡安全与效率。掌握网络策略的精准管控和存储的持久化方案后,不仅能提升集群稳定性,还能为后续扩展微服务、容器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。不妨现在就登录你的vps服务器,动手配置一套专属的k8s集群策略吧!

网络策略:给集群装上"网络门禁"
在vps服务器上搭建好k8s集群后,常遇到这样的困扰:某些Pod无限制与外部通信,或无关服务间随意传输数据,不仅增加安全风险,还可能因流量拥堵影响性能。这时就需要通过网络策略(NetworkPolicy)为集群定制"网络门禁"。
Kubernetes的NetworkPolicy资源允许我们基于标签(Label)精准控制Pod的入站(Ingress)和出站(Egress)流量。举个常见场景:生产环境中前端服务(标签role:frontend)仅需接收后端服务(标签role:backend)的请求,其他流量应被阻断。此时可通过以下配置实现:
apiVersion: networking.k8s.io/v1
kind: NetworkPolicy
metadata:
name: frontend-allow-backend
spec:
podSelector:
matchLabels:
role: frontend # 作用于前端Pod
policyTypes:
- Ingress # 仅限制入站流量
ingress:
- from:
- podSelector:
matchLabels:
role: backend # 仅允许后端Pod访问
配置生效后,前端Pod将只接收来自后端Pod的请求,外部或其他无关服务的连接会被自动拒绝。实际操作中,建议先通过`kubectl describe networkpolicy`检查策略状态,再逐步叠加更复杂的规则(如限制端口或IP段),避免因策略冲突导致服务中断。
存储配置:让数据"住得更安心"
在vps服务器上运行数据库、日志服务等有状态应用时,最担心的就是Pod重启或迁移导致数据丢失。这时就需要通过持久化存储(Persistent Storage)将数据从Pod生命周期中解耦。
Kubernetes的持久化存储体系主要由PV(PersistentVolume,持久化卷)和PVC(PersistentVolumeClaim,持久化卷声明)组成。简单来说,PV是vps服务器上预先分配的存储资源(如本地目录、块存储),PVC则是应用向集群提出的"存储需求单",集群会自动匹配满足条件的PV。
以vps服务器本地目录作为存储介质为例,我们可以这样配置:
PV配置:在vps服务器/data目录下创建10GB存储卷
apiVersion: v1
kind: PersistentVolume
metadata:
name: local-pv-01
spec:
capacity:
storage: 10Gi
accessModes:
- ReadWriteOnce # 单节点读写
hostPath:
path: /data/k8s-pv # vps服务器本地路径
persistentVolumeReclaimPolicy: Retain # 回收策略:保留数据
PVC配置:应用请求5GB存储
apiVersion: v1
kind: PersistentVolumeClaim
metadata:
name: app-pvc-01
spec:
accessModes:
- ReadWriteOnce
resources:
requests:
storage: 5Gi
创建完成后,只需在Pod的`volumeMounts`中引用该PVC,应用数据就会自动存储到vps服务器的`/data/k8s-pv`目录。需要注意的是,若vps服务器采用多节点集群,建议使用NFS、Ceph等分布式存储替代hostPath,避免因节点故障导致数据不可用。
实战小贴士:从配置到优化
- 网络策略建议分阶段启用:先允许所有流量,再逐步添加限制规则,避免因策略错误导致服务中断。
- 存储配置需结合业务类型:日志类数据可选择容量大、成本低的存储;数据库则优先选择IO性能高的介质。
- 定期检查资源状态:通过`kubectl get networkpolicy`和`kubectl get pvc`监控策略和存储的绑定情况,及时处理"Pending"等异常状态。
用vps服务器搭建k8s集群的关键,在于通过细节配置平衡安全与效率。掌握网络策略的精准管控和存储的持久化方案后,不仅能提升集群稳定性,还能为后续扩展微服务、容器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。不妨现在就登录你的vps服务器,动手配置一套专属的k8s集群策略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