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服务器日常巡检必查的5大关键指标指南
文章分类:更新公告 /
创建时间:2025-07-31
云服务器日常巡检是保障业务稳定运行的核心动作,通过定期检查关键指标,能提前发现性能瓶颈、安全隐患等问题。本文结合实际运维经验,总结5大必查指标及实操技巧,帮你建立高效巡检体系。
核心性能指标:CPU/内存/磁盘/网络四维度监控
CPU使用率直接反映计算资源压力。曾遇到客户反馈云服务器响应变慢,排查发现是恶意挖矿程序导致CPU持续90%以上高负载。正常业务场景下,建议CPU平均使用率控制在70%以下,若连续10分钟超过80%需警惕:用top命令查看进程列表(输入top后按P键按CPU排序),优先排查异常进程;若属业务峰值需求,可考虑临时扩配CPU核数。
内存是应用运行的“临时仓库”,物理内存使用率超85%时系统会频繁进行Swap交换(虚拟内存与物理内存的数据置换),严重拖慢速度。巡检时用free -h命令查看,重点关注“Available”列(可用内存)。若发现某进程占用内存异常(如非缓存型应用占比超30%),需检查是否存在内存泄漏(可通过dmesg命令查看内核是否有OOM-Killer(内存不足终止进程)记录)。
磁盘I/O决定数据读写效率。用iostat -x 1 3命令(每秒采样,共3次)观察%util(磁盘繁忙度),超过70%说明磁盘接近满负载。曾有用户因未及时清理日志,导致/var/log分区被占满,磁盘%util飙至95%,业务写入失败。建议定期检查各分区使用率(df -h),关键业务分区保留20%以上空闲空间。
网络带宽影响业务访问体验。用iftop工具实时监控流量,正常业务场景下,若入/出站带宽持续超过峰值的80%,需考虑扩容带宽或优化流量结构(如开启CDN加速静态资源)。特别注意突发流量:曾有客户遭遇DDoS攻击,带宽瞬间从100Mbps涨到2Gbps,通过流量清洗才恢复正常。
系统日志:挖掘异常的“黑匣子”
系统日志是故障诊断的关键线索。/var/log/auth.log(Linux)或安全日志(Windows)记录登录行为,若发现同一IP 5分钟内尝试10次以上失败登录,极可能是暴力破解攻击,需立即封禁IP并修改密码策略(如启用两步验证)。
应用日志需结合业务特性分析。例如Nginx的error.log中频繁出现502 Bad Gateway,可能是后端PHP-FPM进程池耗尽;Java应用的gc.log显示Full GC(全量垃圾回收)频率过高(如每小时超过5次),需优化代码或调整JVM参数(如增大堆内存)。建议为关键日志设置监控告警(如使用Promtail+Loki),异常时即时推送至运维群。
安全防线:防火墙与漏洞管理
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首道关卡。用iptables -L -n -v(Linux)或查看Windows防火墙规则,确保仅开放必要端口(如HTTP 80/443,SSH 22)。曾发现某用户误开3389(Windows远程桌面)公网端口,导致被暴力破解植入勒索病毒。建议对管理端口(如22/3389)限制IP白名单访问。
漏洞扫描需定期执行。使用Nessus或OpenVAS等工具扫描系统(每月至少1次),重点修复高危漏洞(CVSS评分≥7.0),如Linux内核的脏牛漏洞(Dirty COW)、Windows的永恒之蓝(MS17-010)。补丁更新前建议先在测试环境验证,避免影响业务(如MySQL升级补丁可能导致存储引擎兼容性问题)。
建立标准化巡检流程:每日轻量检查(CPU/内存/带宽)、每周深度检查(日志分析/漏洞扫描)、每月全量检查(防火墙规则/磁盘健康度)。所有巡检结果记录到表格,对比历史数据可快速定位趋势性问题(如磁盘使用率每月增长15%,需提前规划扩容)。
掌握这些关键指标与实操技巧,能让云服务器巡检从“被动救火”变为“主动预防”。无论是电商大促、直播推流还是API高并发场景,稳定的云服务器都是业务的基石,做好日常巡检,才能让技术支撑更有底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