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服务器上K8S集群节点扩缩容工作方式详解
文章分类:更新公告 /
创建时间:2025-08-05
在云服务器搭建的K8S(Kubernetes,容器编排引擎)集群中,节点扩缩容是资源管理的核心技能——它既能在业务高峰时保障服务稳定,又能在低谷期避免资源浪费。本文从"何时需要操作"到"具体怎么操作"逐层拆解,帮新手快速掌握云服务器上K8S集群的节点扩缩容逻辑。
何时需要扩缩容?看业务负载的"晴雨表"
业务流量的波动就像天气变化:促销大促、热点事件会带来流量"暴雨",日常运营则是"多云"或"晴天"。当K8S集群的节点CPU/内存利用率持续超过80%(比如电商平台双11前3天),现有节点无法支撑新增Pod(容器组)调度时,必须启动扩容;反之,若连续72小时节点资源利用率低于30%(如大促结束后),冗余节点的存在只会增加云服务器成本,这时候就该考虑缩容了。
扩容操作:手动与自动的两种打开方式
在云服务器上扩容K8S节点,有"手动调兵"和"智能排兵"两种模式。
手动扩容:适合临时应急
当需要快速响应突发流量时,管理员可直接通过云服务器控制台操作:
1. 新建一台与现有节点配置一致的虚拟机(云服务器实例);
2. 在新节点上安装K8S组件(kubelet、kube-proxy等);
3. 执行加入集群命令:
kubeadm join <控制平面IP>:6443 --token abcdef.0123456789abcdef --discovery-token-ca-cert-hash sha256:1234567890abcdef1234567890abcdef1234567890abcdef1234567890abcdef
(注:需替换控制平面IP、token和hash值,通常由主节点`kubeadm token create --print-join-command`命令生成)
自动扩容:适合常态化负载
更推荐的是通过CA(Cluster Autoscaler,集群自动扩缩器)实现智能扩容:
1. 在K8S集群中部署CA组件;
2. 配置扩容策略:设置节点数量下限(如3个)、上限(如10个)、资源阈值(CPU≥75%触发扩容);
3. 当集群中Pending状态的Pod(因资源不足无法调度的容器组)持续10分钟以上,CA会自动调用云服务器API创建新节点,并完成K8S组件安装与集群加入。
缩容操作:安全移除闲置节点的关键步骤
缩容的核心是"先迁移再删除",避免直接删节点导致Pod中断。
手动缩容:需谨慎操作
1. 迁移Pod:执行`kubectl drain <节点名> --ignore-daemonsets`命令,将该节点上的Pod(除守护进程集)平滑迁移到其他节点;
2. 删除节点:确认Pod迁移完成后,执行`kubectl delete node <节点名>`,同时通过云服务器控制台释放对应虚拟机实例。
自动缩容:由CA智能决策
CA会每60秒扫描集群状态,当某个节点连续30分钟资源利用率低于20%,且其上Pod可被其他节点容纳时,触发缩容流程:
- 标记节点为可移除状态;
- 自动执行Pod迁移(类似手动drain操作);
- 调用云服务器API释放该节点对应的虚拟机。
在云服务器上管理K8S集群,掌握节点扩缩容就像拿到了资源优化的"钥匙"。无论是手动应急还是自动管理,关键是结合业务特点设置合理阈值——既不让流量洪峰冲垮服务,也不让云服务器资源在低谷期"睡大觉"。从新手到运维高手的进阶,往往就从这一步开始。
上一篇: Windows云服务器入门:远程连接、文件传输与安全配置
下一篇: 外贸CRM云服务器部署实战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