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服务器K8s认知盲区面试题解析指南
文章分类:更新公告 /
创建时间:2025-09-24
云服务器与K8s(Kubernetes)是技术面试中高频出现的组合考点。无论是基础概念辨析,还是部署运维中的实际问题,都可能成为面试官考察技术深度的突破口。本文结合真实面试场景与企业实战案例,解析云服务器K8s相关的四大认知盲区,帮你理清思路、精准应答。
基础概念:云服务器与K8s的本质区别
面试中常被问到:“云服务器和K8s分别解决什么问题?”曾有候选人因混淆两者定位而失分——云服务器是虚拟化的计算资源载体(类似“虚拟主机”),提供可弹性扩展的CPU、内存、存储等基础资源;K8s则是容器编排工具,负责管理运行在云服务器或物理机上的容器化应用(如自动部署、扩缩容、故障恢复)。
典型问题“云服务器与传统物理服务器的核心差异”,需抓住“弹性”与“成本”:云服务器按需付费,5分钟内可完成资源升降配;传统物理服务器需提前采购硬件,扩容周期以周计,且存在资源空置浪费(某企业曾因预估错误,物理服务器平均利用率仅25%)。
部署实操:云服务器上K8s网络问题排查
某互联网公司面试中,面试官要求现场模拟“云服务器部署K8s集群后Pod无法通信”的排查流程。正确思路需分三步:
1. 检查云服务器网络配置:确认安全组/防火墙开放了K8s核心端口(如API Server的6443端口、etcd的2379端口);
2. 验证网络插件状态:通过`kubectl get pods -n kube-system`查看Calico或Flannel插件Pod是否正常运行;
3. 测试跨节点连通性:在两个节点上分别执行`ping <目标Pod IP>`,若不通需检查VPC路由表是否配置正确。
曾有工程师因忽略云服务器的“私有网络(VPC)”隔离设置,导致不同可用区的K8s节点无法通信,最终通过调整VPC peering解决。
资源管理:K8s容器的资源限制技巧
“如何避免容器抢占云服务器资源?”是资源管理类面试的核心问题。正确方法是在Pod定义中设置`requests`(资源请求)和`limits`(资源限制):
apiVersion: v1
kind: Pod
metadata:
name: app-pod
spec:
containers:
- name: app-container
image: nginx:latest
resources:
requests:
cpu: "100m" # 至少分配0.1核CPU
memory: "128Mi" # 至少分配128MB内存
limits:
cpu: "500m" # 最多使用0.5核CPU
memory: "512Mi" # 最多使用512MB内存
某电商大促期间,因未设置内存限制,某容器异常占用云服务器80%内存,导致其他服务卡顿。通过添加`limits`后,资源使用被精准控制,集群稳定性提升40%。
故障排查:Pod Pending状态的快速定位
“Pod一直处于Pending状态,如何排查?”需从调度和资源两个维度切入:
- 调度问题:执行`kubectl describe pod
- 资源问题:通过`kubectl top nodes`查看节点CPU/内存使用率。若节点资源不足,需调整Pod的`requests`或扩容云服务器节点。
某金融企业曾因K8s集群节点磁盘空间不足(仅剩余3%),导致新Pod无法调度。通过清理节点日志和无用镜像,释放空间后Pod恢复正常创建。
技术面试不仅考察知识记忆,更看重解决问题的逻辑。理解云服务器作为资源底座、K8s作为管理工具的协作关系,结合具体场景拆解问题,才能在面试中脱颖而出。日常学习中建议使用云服务器搭建K8s测试环境,通过实战加深对理论的理解,毕竟“敲过10次kubectl命令,远胜背100遍文档”。
下一篇: 运维必看:云服务器日常管理常见问题FA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