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服务器K8s集群部署常见术语详解
文章分类:行业新闻 /
创建时间:2025-11-24
在云服务器上搭建或管理K8s(Kubernetes,容器编排系统)集群时,常被各类专业术语“拦住”。这些术语不仅是理解集群运行逻辑的关键,更直接影响日常运维效率。本文整理6个核心术语,结合实际使用场景与参数调整建议,帮你快速掌握K8s集群的“语言体系”。
基础架构:集群运行的“骨架”
Node(节点)
Node是云服务器中实际运行应用的工作单元,既可以是物理机,也能是虚拟机(如云服务器实例)。它像集群的“肌肉”,负责承载具体的容器化应用。每个Node必须安装Kubelet(节点代理组件)和Kube-proxy(网络代理组件)——Kubelet是Node与集群控制中心的“传声筒”,负责汇报节点状态、管理容器生命周期;Kube-proxy则为服务提供网络转发能力,确保跨节点通信顺畅。
实际部署中需注意:Node的资源配置(CPU/内存)需与业务负载匹配。例如,高并发的Web应用集群,建议单Node分配至少8核16GB内存;若运行GPU计算任务,需选择支持GPU加速的云服务器作为Node。此外,Kubelet的--max-pods参数默认限制单节点运行110个Pod,若业务需要高密度部署(如微服务架构),可调整为200(需确保节点资源足够)。
Master(主节点)
Master是集群的“大脑”,集中管理调度策略、资源分配等核心操作。它由API Server(集群管理接口)、Scheduler(调度器)、Controller Manager(控制器管理器)三大组件构成:API Server提供RESTful接口,所有集群操作(如创建Pod、调整副本数)都需通过它完成;Scheduler根据资源使用率、亲和性规则等,将Pod分配到合适的Node;Controller Manager则持续监控集群状态,确保实际状态与用户定义的“期望状态”一致(例如Pod数量不足时自动创建新实例)。
需注意Master的高可用性:生产环境建议部署3个Master节点(避免单点故障),并通过云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功能实现流量分发。此外,API Server的--request-timeout参数默认是60秒,对延迟敏感的场景(如实时监控系统)可缩短至30秒,提升响应速度。
应用部署:从代码到运行的“桥梁”
Pod(容器组)
Pod是K8s最小的可部署单元,可理解为“容器的打包盒”——一个Pod能包含1个或多个紧密关联的容器(如Web应用容器+日志收集容器),这些容器共享网络命名空间(同一IP)和存储卷(数据互通)。例如,电商系统的商品详情页服务,常将Nginx容器(处理HTTP请求)与PHP-FPM容器(动态逻辑)放在同一Pod,通过localhost快速通信。
运维时需关注Pod的资源限制:建议为每个容器设置requests(最小资源需求)和limits(最大资源上限)。例如,PHP容器可设置requests.cpu=0.5、limits.cpu=2,避免因资源抢占导致服务卡顿;同时,通过livenessProbe(存活探针)配置HTTP/200健康检查,确保容器异常时自动重启。
Deployment(部署)
Deployment是管理Pod的“指挥官”,支持定义Pod副本数、更新策略(如滚动更新)、回滚版本等。例如,发布新版本时,可设置maxSurge=25%(最多额外创建25%的Pod)和maxUnavailable=0(不允许不可用Pod),实现无感知更新;若新版本出现问题,可通过rollout undo快速回滚至上一稳定版本。
实际使用中,副本数(replicas)需根据流量波动调整:日常流量低峰设为3副本,大促期间手动或通过HPA(水平自动扩缩容)增至8副本。此外,Deployment的strategy.type默认是RollingUpdate(滚动更新),若需停机维护(如配置大改),可临时改为Recreate(销毁旧Pod后创建新Pod)。
服务发现:内外访问的“导航仪”
Service(服务)
Service是Pod的“虚拟入口”,为一组功能相同的Pod提供稳定的访问地址(ClusterIP),解决Pod动态创建/销毁带来的地址变化问题。例如,后端有5个Web Pod,Service会分配一个固定IP,外部通过该IP访问时,请求会自动负载均衡到存活的Pod上。
Service支持多种类型:ClusterIP(集群内部访问,默认类型)、NodePort(通过节点IP+端口暴露,适合测试环境)、LoadBalancer(结合云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器,适合生产环境对外服务)。若需对外提供HTTPS服务,建议选择LoadBalancer类型,并绑定云服务器的独立IP,提升访问稳定性。
Ingress(入口)
Ingress是集群的“流量门岗”,负责将外部HTTP/HTTPS请求按规则路由到不同Service。例如,配置host=www.example.com时,所有该域名的请求会被转发至Web Service;host=api.example.com时,请求转发至API Service。Ingress还支持TLS终止(SSL证书配置)、请求重定向等高级功能。
部署Ingress需注意:选择与云服务器兼容的控制器(如Nginx Ingress Controller),并配置资源限制(如内存2Gi)避免过载;若业务涉及大流量(如秒杀活动),可开启Ingress的速率限制(rate limiting),防止恶意请求冲垮后端服务。
掌握这些术语后,你会发现云服务器上的K8s集群不再“神秘”——从基础架构搭建到应用部署,从服务暴露到流量管理,每个操作都能对应到具体术语,运维效率自然大幅提升。
工信部备案:苏ICP备2025168537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