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buntu 20.04云服务器安全基线检测清单与操作步骤
文章分类:行业新闻 /
创建时间:2025-09-04
在Ubuntu 20.04云服务器的日常运维中,安全基线检测如同给服务器做“全面体检”——既排查已知风险,也为长期稳定运行筑牢基础。本文将从系统更新、账户管理等核心环节入手,详细拆解安全基线检测的操作清单与关键步骤。

系统长时间未更新,就像房子漏雨却不修补——已知的安全漏洞会直接暴露在攻击面中。根据《网络安全法》第二十一条要求,网络运营者需履行“采取技术措施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”的义务,定期更新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基础动作。
具体操作分两步:打开终端输入`sudo apt update`,这条命令会更新软件包列表,相当于“查收最新补丁目录”;接着输入`sudo apt upgrade`,系统会自动将可升级的软件包更新到最新版本。完成后建议重启服务器(`sudo reboot`),确保内核等关键组件生效。需注意:未及时更新的系统可能暴露CVE(通用漏洞披露)库中已公开的漏洞,攻击者可通过漏洞获取权限或植入恶意程序。
多余的用户账户如同未上锁的抽屉,攻击者可通过弱密码或默认账户轻松入侵。检测时先用`cat /etc/passwd`命令查看所有用户,重点关注非必要的系统默认账户(如test、guest等)和长期未登录的账户(可通过`lastlog`命令核查)。
对于冗余账户,使用`sudo userdel -r 用户名`彻底删除(-r参数会同步删除用户家目录);对重要账户需设置强密码,执行`sudo passwd 用户名`后按提示输入新密码。密码建议长度≥12位,包含大小写字母、数字及特殊符号(如!@#),符合复杂度要求的密码可降低80%以上的暴力破解成功率。
防火墙未开启或规则混乱,相当于大门敞开任人进出。检测时用`sudo ufw status`查看状态,若显示“inactive”需立即启用(`sudo ufw enable`)。配置规则时遵循“最小权限原则”——仅开放必要端口:
- 允许SSH远程管理:`sudo ufw allow ssh`(默认端口22)
- 开放Web服务:`sudo ufw allow 80/tcp`(HTTP)、`sudo ufw allow 443/tcp`(HTTPS)
- 关闭多余端口:`sudo ufw deny 端口号/tcp`(如非必要的3306/MySQL端口)
需注意:生产环境中建议仅保留2-3个必要端口,其他端口默认拒绝,可大幅降低端口扫描攻击风险。
不必要的服务监听端口如同闲置的房间,即使不主动使用,也可能因服务漏洞被利用。检测时用`sudo netstat -tulnp`查看当前监听的端口和进程(如显示“127.0.0.1:25”为本地邮件服务,“0.0.0.0:23”为危险的Telnet服务)。
对于冗余服务,先用`sudo systemctl stop 服务名`临时停止(如`sudo systemctl stop telnet`),再用`sudo systemctl disable 服务名`禁止开机自启(如`sudo systemctl disable telnet`)。特别提醒:Telnet等明文传输服务应优先替换为SSH,避免密码等敏感信息泄露。
日志记录不完整或未清理,如同行车记录仪故障——既无法追溯攻击路径,又可能因日志堆积占满磁盘。检测时重点检查`/var/log/syslog`(系统日志)、`/var/log/auth.log`(认证日志)是否正常记录。
首先确保日志服务运行:`sudo systemctl status rsyslog`应显示“active (running)”;其次通过`logrotate`工具自动化管理日志(配置文件`/etc/logrotate.conf`),设置“每周切割、保留6个月”的策略,避免手动清理遗漏。根据《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,重要操作日志需保留≥6个月,这是事后追溯和合规检查的关键依据。
通过这套覆盖更新、账户、防火墙等核心环节的检测清单,不仅能快速定位Ubuntu 20.04云服务器的安全短板,更能形成常态化的运维习惯。建议每月执行一次基线检测,重要业务系统可缩短至每周,让云服务器始终运行在“安全车道”上。如需了解更多云服务器安全加固技巧,可关注后续《云服务器漏洞扫描工具实操指南》系列内容。

系统更新检测:堵住漏洞的“第一扇门”
系统长时间未更新,就像房子漏雨却不修补——已知的安全漏洞会直接暴露在攻击面中。根据《网络安全法》第二十一条要求,网络运营者需履行“采取技术措施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”的义务,定期更新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基础动作。
具体操作分两步:打开终端输入`sudo apt update`,这条命令会更新软件包列表,相当于“查收最新补丁目录”;接着输入`sudo apt upgrade`,系统会自动将可升级的软件包更新到最新版本。完成后建议重启服务器(`sudo reboot`),确保内核等关键组件生效。需注意:未及时更新的系统可能暴露CVE(通用漏洞披露)库中已公开的漏洞,攻击者可通过漏洞获取权限或植入恶意程序。
用户账户管理:清理“闲置抽屉”与加固“密码锁”
多余的用户账户如同未上锁的抽屉,攻击者可通过弱密码或默认账户轻松入侵。检测时先用`cat /etc/passwd`命令查看所有用户,重点关注非必要的系统默认账户(如test、guest等)和长期未登录的账户(可通过`lastlog`命令核查)。
对于冗余账户,使用`sudo userdel -r 用户名`彻底删除(-r参数会同步删除用户家目录);对重要账户需设置强密码,执行`sudo passwd 用户名`后按提示输入新密码。密码建议长度≥12位,包含大小写字母、数字及特殊符号(如!@#),符合复杂度要求的密码可降低80%以上的暴力破解成功率。
防火墙配置:搭建服务器的“电子门禁”
防火墙未开启或规则混乱,相当于大门敞开任人进出。检测时用`sudo ufw status`查看状态,若显示“inactive”需立即启用(`sudo ufw enable`)。配置规则时遵循“最小权限原则”——仅开放必要端口:
- 允许SSH远程管理:`sudo ufw allow ssh`(默认端口22)
- 开放Web服务:`sudo ufw allow 80/tcp`(HTTP)、`sudo ufw allow 443/tcp`(HTTPS)
- 关闭多余端口:`sudo ufw deny 端口号/tcp`(如非必要的3306/MySQL端口)
需注意:生产环境中建议仅保留2-3个必要端口,其他端口默认拒绝,可大幅降低端口扫描攻击风险。
服务监听检测:关闭“闲置房间”的风险
不必要的服务监听端口如同闲置的房间,即使不主动使用,也可能因服务漏洞被利用。检测时用`sudo netstat -tulnp`查看当前监听的端口和进程(如显示“127.0.0.1:25”为本地邮件服务,“0.0.0.0:23”为危险的Telnet服务)。
对于冗余服务,先用`sudo systemctl stop 服务名`临时停止(如`sudo systemctl stop telnet`),再用`sudo systemctl disable 服务名`禁止开机自启(如`sudo systemctl disable telnet`)。特别提醒:Telnet等明文传输服务应优先替换为SSH,避免密码等敏感信息泄露。
日志审计:建立安全事件的“黑匣子”
日志记录不完整或未清理,如同行车记录仪故障——既无法追溯攻击路径,又可能因日志堆积占满磁盘。检测时重点检查`/var/log/syslog`(系统日志)、`/var/log/auth.log`(认证日志)是否正常记录。
首先确保日志服务运行:`sudo systemctl status rsyslog`应显示“active (running)”;其次通过`logrotate`工具自动化管理日志(配置文件`/etc/logrotate.conf`),设置“每周切割、保留6个月”的策略,避免手动清理遗漏。根据《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,重要操作日志需保留≥6个月,这是事后追溯和合规检查的关键依据。
通过这套覆盖更新、账户、防火墙等核心环节的检测清单,不仅能快速定位Ubuntu 20.04云服务器的安全短板,更能形成常态化的运维习惯。建议每月执行一次基线检测,重要业务系统可缩短至每周,让云服务器始终运行在“安全车道”上。如需了解更多云服务器安全加固技巧,可关注后续《云服务器漏洞扫描工具实操指南》系列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