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海外云服务器:防火墙与SSH强化5大策略
文章分类:售后支持 /
创建时间:2025-08-24
管理Linux海外云服务器时,防火墙与SSH的安全配置是核心防线。很多企业和开发者在使用海外云服务器时,常因基础安全设置疏漏导致风险,比如SSH暴力破解、端口暴露攻击等。本文拆解5大实战策略,从规则限制到系统更新,助你构建立体防护网。
策略一:用防火墙画好"安全边界"
防火墙就像服务器的"电子门禁",只放必要流量进门。Linux常用的防火墙工具中,firewalld(CentOS 7+默认工具,图形化配置更友好)比iptables(传统命令行工具)更适合新手。首先确认服务已启动:
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 # 启动服务
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 # 设为开机自启
关键是只开放必需端口。比如只跑Web服务的海外云服务器,80(HTTP)和443(HTTPS)是刚需,其他端口默认关闭:
firewall-cmd --permanent --add-port=80/tcp # 开放HTTP端口
firewall-cmd --permanent --add-port=443/tcp # 开放HTTPS端口
firewall-cmd --reload # 重载规则生效
这一步相当于给服务器装了"智能门闸",无关流量连敲门机会都没有。
策略二:关掉"多余的灯"
服务器默认安装的服务像房间里的灯——开多了费电还招虫。用命令查看运行中的服务:
systemctl list-units --type=service # 列出所有运行的服务
发现不常用的服务(比如NFS文件共享、DNS解析服务),果断关掉并禁止自启:
systemctl stop nfs-server # 停止NFS服务
systemctl disable nfs-server # 禁止开机自启
少一个服务就少一个被攻击的"门缝",尤其海外云服务器暴露在公网,冗余服务可能成为黑客的突破口。
策略三:用"指纹锁"替代"密码锁"
SSH远程登录用密码就像用钥匙开门——钥匙丢了或被复制,门就不安全了。更安全的方式是密钥认证(相当于指纹锁),黑客没你的"指纹"(私钥)根本进不来。
本地生成密钥对(一路回车用默认设置):
ssh-keygen -t rsa # 生成RSA类型密钥
把公钥传到服务器(输入服务器密码完成首次授权):
ssh-copy-id user@server_ip # 将公钥复制到服务器
然后到服务器修改SSH配置文件`/etc/ssh/sshd_config`,禁用密码认证:
PasswordAuthentication no # 禁止密码登录
最后重启SSH服务生效:
systemctl restart sshd
从此登录只认你的私钥,暴力破解直接失效。
策略四:给SSH设"专属通道"
即使有密钥,也别让SSH服务满网"招手"。可以限定只有特定IP能连接,就像给门装个"访客名单"。
用防火墙限制IP访问(替换your_ip_address为你的固定公网IP):
firewall-cmd --permanent --add-rich-rule='rule family="ipv4" source address="your_ip_address" port protocol="tcp" port="22" accept'
同时在`/etc/ssh/sshd_config`里细化权限,只允许指定用户或组登录:
AllowUsers 运维小张 开发小李 # 仅允许这两个用户登录
AllowGroups 技术组 # 或指定用户组
双重限制后,即使私钥泄露,没在白名单的IP也连不上服务器。
策略五:定期"打补丁"防漏洞
系统和软件的漏洞就像墙上的裂缝,时间久了会变大。定期更新是最直接的修补方式:
# CentOS/RHEL系统
yum update -y
Debian/Ubuntu系统
apt update && apt upgrade -y
海外云服务器暴露在公网,漏洞被利用的风险更高。比如2023年某流行SSH服务的漏洞,及时更新的用户几乎没受影响,拖延的则可能被植入木马。
做好这五点,Linux海外云服务器的防火墙和SSH防护能上一个大台阶。安全没有一劳永逸,建议每月检查一次防火墙规则,每季度轮换SSH密钥,让防护体系保持"新鲜度"。如果是企业级使用,还可以结合日志监控(如安装Fail2ban拦截暴力破解),把被动防御变成主动预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