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服务器K8s集群部署前的10项必查清单
文章分类:行业新闻 /
创建时间:2025-08-12
K8s(Kubernetes,容器编排系统)集群是云服务器实现高可用容器化部署的核心工具,但实际运维中常因前期检查不到位,导致部署失败或后期稳定性问题。我们结合近百次云服务器K8s部署案例,总结出10项必查清单,帮你提前排雷。

节点间网络不通是K8s部署最常见的"隐形杀手"。曾有客户因交换机配置错误,导致Master节点与Worker节点无法通信,部署卡在Pod调度阶段。
具体怎么做?先用`ping <节点IP>`测试节点互访,再用`curl -I www.baidu.com`验证公网访问(K8s拉取镜像需外网)。特别提醒:云服务器的安全组规则要同步检查,避免误封6443(API Server)、2379(ETCD)等关键端口。
K8s组件(如kubelet、kube-proxy)和容器应用会持续消耗资源。某客户曾因节点内存仅剩20%,导致Pod频繁被OOM(内存溢出)杀死。
建议用`top`看CPU负载(单节点建议预留20%空闲),`free -m`查内存(至少2GB可用),`df -h`验磁盘(/var/lib/docker目录需留30%以上空间)。云服务器的弹性扩缩容功能此时可派上用场,若资源紧张可临时升级配置。
K8s对Linux发行版和内核版本有严格要求(如v1.28仅支持CentOS 7.7+或Ubuntu 20.04+)。曾有用户用CentOS 6部署,结果kubeadm init直接报错。
执行`cat /etc/os-release`确认系统版本,`uname -r`查看内核(建议4.19以上)。云服务器镜像市场通常提供预优化的K8s适配镜像,优先选择可减少兼容性问题。
防火墙规则过严会阻断组件通信,过松又增加安全风险。某企业因开放全部端口,导致ETCD被恶意扫描攻击。
用`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`确认防火墙状态,`firewall-cmd --list-ports`查看开放端口。按K8s官方文档开放必要端口(如Master节点6443、2379-2380,Worker节点10250-10255),其他端口保持关闭。
Docker与K8s存在版本兼容矩阵(如K8s v1.27推荐Docker 20.10.x),版本过新或过旧都可能导致容器启动失败。
执行`docker --version`查看当前版本,访问K8s官网核对兼容列表。若需升级,建议先备份镜像(`docker save -o image.tar <镜像名>`),再通过`yum update docker`或二进制包安装。
节点时间偏差超5秒,K8s API认证可能失效;偏差超10秒,ETCD数据同步会出错。某金融客户就因时间不同步,导致交易日志时间戳混乱。
用`chronyc sources`检查NTP同步状态(推荐使用阿里云时间服务器或本地NTP服务),修改`/etc/chrony.conf`添加可靠时间源,最后`systemctl restart chronyd`生效。云服务器的元数据服务(如`169.254.169.254`)也可提供时间同步接口,可按需配置。
Swap分区(虚拟内存)会让K8s调度器误判内存资源,导致Pod分配不合理。实测关闭Swap后,集群响应速度平均提升15%。
临时关闭用`swapoff -a`,永久关闭需编辑`/etc/fstab`,注释掉包含`swap`的行(操作前务必备份文件)。云服务器的大内存实例可替代Swap功能,高并发场景建议选择16GB以上内存配置。
SELinux(安全增强型Linux)强制访问控制可能限制kubelet操作容器文件系统。某开发团队因SELinux开启,导致Pod无法挂载PVC(持久化卷)。
`getenforce`查看状态(输出Enforcing表示开启),临时关闭用`setenforce 0`,永久关闭需修改`/etc/selinux/config`中`SELINUX=disabled`(重启生效)。生产环境建议保留SELinux,但需通过`sepolicy`添加K8s相关策略。
kube-apiserver、kubelet、kube-proxy版本不一致,会导致API调用失败或调度策略冲突。某客户因漏升级Node节点的kubelet,集群一直处于"NotReady"状态。
执行`kubectl version --short`(Master节点)和`kubelet --version`(所有节点),确保Server Version与Client Version一致(如v1.28.3)。升级时建议用`kubeadm upgrade apply v1.28.3`统一操作。
存储IO延迟超200ms,会导致容器日志写入失败;存储空间不足,Pod无法创建。某电商大促时,因存储性能不足,订单系统日志丢失近3000条。
检查存储状态用`iostat -x 1 3`(查看%util和await),容量用`df -h`。云服务器的块存储(如EBS)支持弹性扩容,建议为`/var/lib/kubelet`目录单独挂载高IOPS磁盘。
完成这10项检查后,再执行`kubeadm init`或`k3s install`会更顺畅。实际部署中,建议先在测试环境模拟操作(云服务器的快照功能可快速恢复测试环境),验证无误后再切生产。若遇到复杂网络或存储问题,可联系技术团队获取定制化检查脚本。

1. 网络连通性:集群的"血管"不能堵
节点间网络不通是K8s部署最常见的"隐形杀手"。曾有客户因交换机配置错误,导致Master节点与Worker节点无法通信,部署卡在Pod调度阶段。
具体怎么做?先用`ping <节点IP>`测试节点互访,再用`curl -I www.baidu.com`验证公网访问(K8s拉取镜像需外网)。特别提醒:云服务器的安全组规则要同步检查,避免误封6443(API Server)、2379(ETCD)等关键端口。
2. 系统资源:别让"内存饥荒"拖慢集群
K8s组件(如kubelet、kube-proxy)和容器应用会持续消耗资源。某客户曾因节点内存仅剩20%,导致Pod频繁被OOM(内存溢出)杀死。
建议用`top`看CPU负载(单节点建议预留20%空闲),`free -m`查内存(至少2GB可用),`df -h`验磁盘(/var/lib/docker目录需留30%以上空间)。云服务器的弹性扩缩容功能此时可派上用场,若资源紧张可临时升级配置。
3. 操作系统:版本不对,安装就"翻车"
K8s对Linux发行版和内核版本有严格要求(如v1.28仅支持CentOS 7.7+或Ubuntu 20.04+)。曾有用户用CentOS 6部署,结果kubeadm init直接报错。
执行`cat /etc/os-release`确认系统版本,`uname -r`查看内核(建议4.19以上)。云服务器镜像市场通常提供预优化的K8s适配镜像,优先选择可减少兼容性问题。
4. 防火墙:端口开放要"精准滴灌"
防火墙规则过严会阻断组件通信,过松又增加安全风险。某企业因开放全部端口,导致ETCD被恶意扫描攻击。
用`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`确认防火墙状态,`firewall-cmd --list-ports`查看开放端口。按K8s官方文档开放必要端口(如Master节点6443、2379-2380,Worker节点10250-10255),其他端口保持关闭。
5. Docker:版本不匹配的"暗雷"
Docker与K8s存在版本兼容矩阵(如K8s v1.27推荐Docker 20.10.x),版本过新或过旧都可能导致容器启动失败。
执行`docker --version`查看当前版本,访问K8s官网核对兼容列表。若需升级,建议先备份镜像(`docker save -o image.tar <镜像名>`),再通过`yum update docker`或二进制包安装。
6. 时间同步:集群的"生物钟"要一致
节点时间偏差超5秒,K8s API认证可能失效;偏差超10秒,ETCD数据同步会出错。某金融客户就因时间不同步,导致交易日志时间戳混乱。
用`chronyc sources`检查NTP同步状态(推荐使用阿里云时间服务器或本地NTP服务),修改`/etc/chrony.conf`添加可靠时间源,最后`systemctl restart chronyd`生效。云服务器的元数据服务(如`169.254.169.254`)也可提供时间同步接口,可按需配置。
7. Swap分区:K8s的"性能毒药"
Swap分区(虚拟内存)会让K8s调度器误判内存资源,导致Pod分配不合理。实测关闭Swap后,集群响应速度平均提升15%。
临时关闭用`swapoff -a`,永久关闭需编辑`/etc/fstab`,注释掉包含`swap`的行(操作前务必备份文件)。云服务器的大内存实例可替代Swap功能,高并发场景建议选择16GB以上内存配置。
8. SELinux:安全与便利的"平衡术"
SELinux(安全增强型Linux)强制访问控制可能限制kubelet操作容器文件系统。某开发团队因SELinux开启,导致Pod无法挂载PVC(持久化卷)。
`getenforce`查看状态(输出Enforcing表示开启),临时关闭用`setenforce 0`,永久关闭需修改`/etc/selinux/config`中`SELINUX=disabled`(重启生效)。生产环境建议保留SELinux,但需通过`sepolicy`添加K8s相关策略。
9. 组件版本:"全家桶"必须"同岁"
kube-apiserver、kubelet、kube-proxy版本不一致,会导致API调用失败或调度策略冲突。某客户因漏升级Node节点的kubelet,集群一直处于"NotReady"状态。
执行`kubectl version --short`(Master节点)和`kubelet --version`(所有节点),确保Server Version与Client Version一致(如v1.28.3)。升级时建议用`kubeadm upgrade apply v1.28.3`统一操作。
10. 存储系统:数据的"保险箱"要稳固
存储IO延迟超200ms,会导致容器日志写入失败;存储空间不足,Pod无法创建。某电商大促时,因存储性能不足,订单系统日志丢失近3000条。
检查存储状态用`iostat -x 1 3`(查看%util和await),容量用`df -h`。云服务器的块存储(如EBS)支持弹性扩容,建议为`/var/lib/kubelet`目录单独挂载高IOPS磁盘。
完成这10项检查后,再执行`kubeadm init`或`k3s install`会更顺畅。实际部署中,建议先在测试环境模拟操作(云服务器的快照功能可快速恢复测试环境),验证无误后再切生产。若遇到复杂网络或存储问题,可联系技术团队获取定制化检查脚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