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服务器K8s服务发现:CoreDNS与Endpoint实战解析
文章分类:售后支持 /
创建时间:2025-09-18
在云服务器上部署K8s(Kubernetes)集群时,服务发现是支撑应用间通信的核心能力。无论是微服务调用还是分布式系统协同,都依赖这一机制实现“服务名称到具体IP”的精准映射。其中,CoreDNS与Endpoint是K8s服务发现的两大关键组件,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协同方式,能帮你更高效地排查问题、优化集群性能。
CoreDNS:K8s里的“智能导航员”
打个比方,CoreDNS就像K8s集群的“智能导航员”——当Pod需要访问其他服务时,它能通过DNS解析快速定位目标地址。与传统DNS服务器不同,CoreDNS会主动监听K8s API Server的变化,动态更新DNS记录。
在云服务器上部署K8s集群后,CoreDNS默认以Pod形式运行在kube-system命名空间。你可以通过这条命令检查它的运行状态:
kubectl get pods -n kube-system | grep coredns
正常运行的输出应该类似“coredns-78fcd69978-xxxxx 1/1 Running 0 3d”。如果状态异常,可能是集群网络配置或资源分配问题,需要优先排查。
当新建一个名为“my-service”的服务时,CoreDNS会自动为其生成DNS记录(如my-service.default.svc.cluster.local)。其他Pod只需通过这个名称发起请求,CoreDNS就会返回对应的解析结果。
Endpoint机制:服务与Pod的“动态连接器”
如果说CoreDNS负责“找名字”,那Endpoint机制就是“对地址”的关键角色。每个K8s服务都有对应的Endpoint对象,存储着后端所有Pod的IP和端口信息。简单理解,Endpoint就像服务的“通讯录”,会随着Pod的增减动态更新。
举个实际例子:当我们用以下命令创建一个Nginx服务时:
kubectl expose deployment nginx-deployment --name=nginx-service --port=80
K8s会根据服务定义的selector(选择器),自动查找匹配标签的Pod(如app=nginx),并将这些Pod的IP:80信息写入nginx-service的Endpoint对象。
要查看当前服务的Endpoint详情,执行:
kubectl get endpoints nginx-service
输出结果可能是这样的:
NAME ENDPOINTS AGE
nginx-service 10.244.1.5:80,10.244.2.7:80 5m
如果后端Pod扩容(比如从2个增加到3个)或缩容,Endpoint会在30秒内自动同步新的IP列表,确保CoreDNS解析的地址始终有效。
协同工作:从名称到地址的完整链路
CoreDNS与Endpoint的配合,构成了K8s服务发现的完整链路。当Pod A需要访问“nginx-service”时,会先向CoreDNS发起DNS查询。CoreDNS根据服务名找到对应的Endpoint对象,再将Endpoint中记录的Pod IP返回给Pod A。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,完全由K8s集群自动管理。
这里有个容易忽略的细节:如果Endpoint中没有可用地址(比如后端Pod全部故障),CoreDNS会返回空记录,避免Pod向无效地址发送请求。这种“自我保护”机制,能有效减少业务异常。
云服务器上的实战验证
现在我们在云服务器上动手验证这套机制。假设已用kubeadm部署好K8s集群,按以下步骤操作:
1. 部署Nginx应用:
kubectl create deployment nginx-deployment --image=nginx
2. 暴露服务:
kubectl expose deployment nginx-deployment --name=nginx-service --port=80
3. 查看CoreDNS状态(确认Running):
kubectl get pods -n kube-system | grep coredns
4. 查看Endpoint是否正常绑定Pod IP:
kubectl get endpoints nginx-service
5. 验证服务发现:
创建一个临时Pod执行测试(如busybox),在Pod内执行:
nslookup nginx-service
如果能看到解析出的IP地址,说明服务发现正常;再通过curl nginx-service:80访问,若返回Nginx欢迎页,就完成了全链路验证。
在云服务器上运行K8s集群时,CoreDNS与Endpoint的高效协同,能显著降低服务间通信的复杂度。掌握这套机制后,无论是排查“服务无法访问”的问题,还是优化集群DNS解析性能,都能更从容应对。下次遇到服务发现异常时,不妨先检查CoreDNS的运行状态和Endpoint的Pod绑定情况,往往能快速定位根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