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服务器Linux系统安全防护:防火墙与权限配置指南
云服务器Linux系统的安全防护,是每个运维人员和企业用户都绕不开的必修课。尤其是防火墙配置和账号权限管理,就像给服务器上了双保险——前者挡外部攻击,后者防内部越权。本文结合实际运维经验,手把手教你配置Firewalld/iptables防火墙,以及精细化管理用户权限,帮你避开常见安全漏洞。
防火墙:云服务器的“网络门卫”
对云服务器来说,防火墙就像小区保安——没它守着,网络世界里的“不速之客”随时可能溜进来搞破坏。Linux系统常用的防火墙工具有两种:Firewalld(CentOS 7及以上默认的动态防火墙管理工具)和iptables(传统规则型防火墙),按需选一个用就行。
Firewalld:新手友好的动态配置
如果你用的是CentOS 7或更高版本,优先选Firewalld,操作更直观。第一步先检查服务状态,打开终端输入:
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
要是显示“inactive”(未运行),用这条命令启动:
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
想让它开机自动运行,执行:
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
配置规则时,比如要开放80端口(HTTP服务常用),输入:
firewall-cmd --permanent --add-port=80/tcp
改完记得重载规则让设置生效:
firewall-cmd --reload
(小提醒:加了--permanent参数才是永久生效,不然重启后会失效)
iptables:传统但灵活的“老选手”
如果是CentOS 6或其他旧版本系统,iptables更常见。想查看当前规则,输入:
iptables -L
要开放80端口,添加这条规则:
iptables -A INPUT -p tcp --dport 80 -j ACCEPT
但iptables有个麻烦点——重启后规则会丢失,得手动保存。在CentOS里,用:
service iptables save
就能把当前规则存到/etc/sysconfig/iptables文件里,下次启动自动加载。
账号权限:从“人人能碰”到“各司其职”
光有防火墙防外部还不够,内部权限乱了更危险。之前我们团队就吃过亏——测试账号权限没限制,实习生误删了生产环境数据库,折腾半天才恢复。所以一定要记住:最小权限原则——用户能做什么,就只给什么权限。
用户与用户组:分角色管账号
创建新用户用这条命令:
useradd newuser
然后设置密码(记得选复杂点的,别用123456):
passwd newuser
删用户也简单:
userdel newuser
用户组是批量管理权限的好帮手。比如开发组需要访问代码目录,测试组只能读日志,就可以建不同的组。创建组:
groupadd dev-group
把用户“程序员小张”加到开发组:
usermod -aG dev-group zhangsan
删组的话:
groupdel dev-group
文件权限:精确到“读/写/执行”
Linux的文件权限是“所有者-组-其他用户”三级管理,用chmod命令调整。比如有个配置文件config.ini,只允许所有者修改,组内成员只读,其他人不能碰,就设置:
chmod 640 config.ini
(数字对应权限:6=读+写,4=读,0=无权限)
如果文件被误设为root用户所有,而实际该归开发组管理,用chown改所有者和组:
chown zhangsan:dev-group config.ini
我们早期用云服务器跑电商后台,没及时关22端口(SSH远程登录)的默认开放,结果半夜被扫描到弱密码,差点丢了客户订单数据。后来痛定思痛,不仅加固了防火墙,还限制了普通用户的sudo权限,再也没出过类似问题。记住,安全不是一次性工程,定期检查防火墙规则、清理冗余账号,才能让云服务器更“安全耐用”。
上一篇: VPS服务器安全培训:管理员必备防护指南